2009年9月8日 星期二

公共藝術製作--前置溝通的重要!

從一開始我們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把握,單純的抱持試試看的心態參與我們第一次的公共藝術競賽。當提案通過後,大家除了感到開心,各種問題卻也開始接踵而至,得一一面對、溝通和解決,有時甚至得妥協放棄。
經過這三、四個月的過程,回頭看看「2選1」設計公共廁所標誌的提案,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技術上的難度,而是使用者對「公共廁所標誌」的需求與要求意見紛歧。這可以顯現幾點我們的看到的現象,以及可以改善的地方:

一、公共場所的廁所標誌統一制式,使用者就算不喜歡或無感,向來也只有接受而少表達想法。但是當這個標誌可以變換或改造,且提供管道讓大眾參與,他們是有許多想法與意見願意提出的。

我們當初設計公共廁所標誌的概念有兩個:標誌結合當地建物使用者屬性、標誌結合門簾改善動線不良。
獲得的意見範例:
藍色代表男生、粉紅色代表女生,是性別刻板印象的一種。
辨識不清!廁所標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得性別辨識清楚。
提議以大師的圖像做為代表該學院的標誌............等等

二、公共藝術最重要的一環,是創作者與使用者雙方有適切的溝通,不論是一開始的草稿設計或執行中的過程,都應該保持良好互動,公共藝術才不會變成「突然介入」的產物。但是該選用何種溝通方式,除了最直接的面對面說明會,尚有問卷、部落格等選擇。

這次學校舉辦的公共藝術競賽,設置地點以校園、大崎村為主,加上又是第一次舉辦,許多單位並不知道有這個活動。大崎村在建築所社區營造組同學的帶領下,參與此競賽的組別,已在提案前和居民進行說明會,交流意見。但選擇在校園內創作的同學,並無正式的公開說明會(或不知該如何號招舉行?)。所以2選1團隊先以電子信件告知全校此提案內容,卻無獲得任何回應,後來又以問卷方式向各系所調查,統計同意和不同意的人數與意見,才得到比較清楚的回應。當然如何設計有效的問卷調查又是另一學問。

三、公共藝術得經由層層部門的同意才能通過、申請經費和製作,但有時決策者的決定不見得能代表全體的使用者,設計者如何採納意見改善又不失原本的概念,這之間的拿捏十分微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